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行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办成一批群众认可、人民满意的实事为抓手,聚焦五个重点领域任务,指导辖区金融机构探索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和特色化产品,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服务伊犁州直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积极力量。截至2025年2月末,伊犁州直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700.2亿元,较年初增加85.37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的63.26%。
聚焦重大战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再发力。深刻把握金融要素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力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再贷款杠杆撬动和“再贷款+”政策导向作用更加明显,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2025年2月末,再贷款余额22.16亿元,同比增长7.94%,其中支农再贷款余额15.31亿元,同比增长14%。
聚焦降本增效,推动涉农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充分发挥伊犁州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金融机构降低负债端成本。通过数据监测、情况通报、整改约谈等方式,督促法人金融机构利率进一步下行。针对普惠领域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指导9家农合机构统一制定利率压降方案,持续让利实体经济。2025年2月,辖区金融机构新发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2%,同比下降51BP,其中法人金融机构新发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19BP。
聚焦数据赋能,“一站式”金融场景助企惠农。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快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围绕乡村振兴重点行业,梳理重要产业链条,挖掘整合数据资源,创新种植e贷、兴农e贷、棉农e贷、经销e贷等信贷产品。借鉴“数字玉米”“昌麦智收”数字交易平台搭建及运行经验模式,针对伊犁州直甜菜、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搭建全流程服务种植、购销的物联网平台,强化数字场景同授信业务聚合,形成以工商银行伊犁州分行“数字甜菜”和巩留县农信社“数字玉米”为代表的产业链数字金融服务场景,探索全流程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截至2025年2月末,累计通过数据授信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
聚焦稳边固边,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新领域。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对辖区护边员群体分布情况进行摸底,同临近边境线的金融机构开展交流,大力推广“护边贷”金融产品。2024年至2025年2月,辖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护边贷4.78亿元,截至2025年2月末,护边贷余额3.2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41倍。积极拓展护边内涵,推动霍城农商银行发布辖区首个“护边贷”企业规范标准,将兵团职工纳入护边贷支持范围,截至2025年2月末,霍城农商银行发放护边贷余额1.67亿元,占州直护边贷余额的一半以上,加权平均利率3.83%。
聚焦产品创新,增强乡村振兴信贷支持可得性。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结合实体融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在金融供给侧层面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涉农实体的信贷支持可得性。农业银行伊犁分行落地州直首单玉米制种企业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向伊犁伊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融资支持400万元。2024年至2025年2月,伊犁州直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6亿元,惠及12家中小微企业。农业发展银行伊犁州分行在试点开办“棉转纱”业务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全面推广“棉花+棉纱”组合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有效盘活企业抵质押物。辖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创新动力得到持续激发,精准滴灌乡村振兴领域。
|